◇近3年来,长沙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78项,包括第三代杂交稻、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起重能力最大履带起重机等领跑全球的技术(产品)
◇目前长沙未获批组建国家实验室,未布局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未牵头实施国家大科学工程,如何整合资源,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成为长沙科创上台阶的关键
在位于湖南长沙经开区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组装机械装备(2022 年 7 月 1 日摄) 陈泽国摄 / 本刊
(资料图片)
在湖南长沙,“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大型盾构机等超级装备造就“工程机械之都”,北斗卫星导航原创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作为处于中部的省会城市,长沙的科创成绩单令人瞩目,创新能力连续三年排名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击水中流争“顶流”,长沙靠什么?本刊记者调研发现,长沙的区位优势不突出、创新资源禀赋并不拔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缘于走了一条错位创新之路。
聚焦产业需求精准布局创新
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是一线城市也缺乏顶尖科研院所的长沙,不追求“大而全”,聚焦产业需求精准发力。
长沙是蜚声海内外的“工程机械之都”,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5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种业等产业也颇具特色。
近年来,随着传统优势产业链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等卡脖子的问题凸显。为此,长沙面向产业需求实行重大技术攻关,每年征集发布100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对重点产业链实行精准全面覆盖。
长沙市科技局副局长曾敏说,长沙坚持“四个80%”导向,即项目立项、平台认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登记80%安排在企业或来自企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需求全部由企业提出,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社会答题”的组织模式实施“揭榜挂帅”。
一大批企业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应运而生。近3年来,长沙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78项,包括第三代杂交稻、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起重能力最大履带起重机等领跑全球的技术(产品),以及高活性铝锂合金、碳化硅纤维和发动机整体陶瓷叶盘、6英寸Sic外延生长设备、14nm北斗导航SoC芯片等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产品)。
盾构机是重要的地下工程装备,十多年前还是国外产品的天下。尤其是施工环境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在国内还是空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买不到、买不来。
在长沙成长起来的铁建重工,参与了盾构机领域的多项技术攻关。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说,近年来,他和同事相继突破高承压密封、高精度开挖面气液压力平衡控制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超大直径盾构机等大国重器。如今,他又投入到超大直径盾构机原位拆解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中。
在部分行业面临周期性调整的情况下,自主创新构筑起产业“护城河”。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齿轮机床研发、生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车间里,采用高速干式切削技术的机床可以每5分钟加工一套螺旋锥齿轮,加工效率比传统机床提高了20倍。
其中,最新研发的螺旋锥齿轮磨齿机成为市场新星。这款经过10年研发、3次迭代的磨齿机寿命长、传动平稳性好、噪音小,可以应用于机器人、汽车、减速机等高端产品。
“产品的迭代创新让市场需求空间一下子打开了。”中大创远总经办主任唐璐说,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7%,高端产品、创新产品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助力公司在行业整体形势不佳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章国亮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沙在种业、先进制造、北斗应用、精准医疗、先进计算、军民融合等方面具有产业优势。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长沙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有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整合资源协同创新
创新平台是科创重要抓手。目前,长沙的国家级平台达到11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达14家。业内人士指出,长沙还未获批组建国家实验室,未布局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未牵头实施国家大科学工程,存在创新平台能级偏弱的问题。如何整合有限资源,产生放大效应,成为长沙科创上台阶的关键。
自2022年起,湖南开始谋划“4+4科创工程”,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4+4”即四大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
其中,四大实验室和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在长沙。湖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二级主任科员顾兴晨介绍说,目前四大实验室已经全部揭牌运行并完成实体化法人登记,正在按照“边建设、边科研、边出成果”的思路推进,力求通过“大兵团作战”实现协同创新。
这些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落户长沙湘江新区的湘江实验室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是湖南首个揭牌的省级实验室。目前,湘江实验室首批已入驻19个院士专家团队,已有11位院士组团来到湘江实验室为13个事关攻克“卡脖子”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进行开题论证。
位于岳麓山下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机房里,蓝色机柜一字排开。“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正在运行,双精度浮点峰值计算性能达每秒20亿亿次,相当于百万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
除了“4+4科创工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协同创新的另一典范。沿着湘江,长沙、株洲、湘潭呈“品”字形分布,这三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在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等方面不断融通,形成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在都市圈内,创新打破边界。长沙雨花经开区在湘潭建设“飞地园区”,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协同创新;株洲市政府聚焦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合金等重点产业,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校企联合攻关、委托开发等方式,与长沙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展开深度合作……
破解短板创新机制
与其他一些创新型城市对比,长沙研发经费投入不占优势,如何让小投入能够撬动大成果,机制创新尤为重要。近年来,长沙建立了从成果转化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创新支持政策。
——推动科研成果快速市场化、产业化。
长沙牵头申报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相继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三年行动方案、中试基础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设9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近三年提升13个百分点。
风光旖旎的长沙后湖是初创科技企业的聚焦地,这里有一家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工业软件企业——迈曦软件。CAE软件被称为“工业创新之魂”,长期以来完全被欧美垄断,这家企业走出了CAE软件国产化的创新之路,目前已获得多轮融资。
这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2020年4月起,在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积极助推下,湖南大学崔向阳团队展开多轮融资讨论及商务谈判,仅用时约1个月,便以“高效非结构自主CAE软件核心算法、GPU并行计算及优化设计平台”项目的20项软件著作权入股,成立迈曦软件。
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飞龙说,成果转化机制就是要解决大学老师有科研成果但缺资金、缺产地、缺市场、缺服务等问题,推动科研成果快速市场化、产业化。
——开辟科技贷款绿色通道。
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长沙全面推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体系”“麓谷信贷风险补偿模式”在全国推广。同时加强政银联动合作,多家金融机构成立了科技特色支行,推出了丰富的“科技贷”产品。
长沙慧维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只有十多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前期尚处于科研试验阶段,营业收入低且研发费用高,通过传统模式难以办理信贷业务,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曙光中路支行副行长兰渚说,针对企业痛点,银行以“科技贷”10种定贷模式中的“以人才定贷”申报授信,开辟贷款审批、发放的“绿色通道”,仅用7个工作日就为其办理了500万元的全信用贷款,为科技型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人才引进全球化。
近年来,长沙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从全球招揽顶尖英才、创新树培产业帅才、广泛集聚青年俊才、培育壮大技能匠才等方面出实招。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国人来华证件一窗一次办理,连续三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潜力城市”。
“拿深圳的工资、住长沙的房子、干全球的事业。”在长沙高铁南站,万兴科技的招聘广告非常醒目。这家企业在长沙的员工由5年前的6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数百人,创意软件全球研发中心也正式落户长沙。
——丰富场景促进应用落地。
在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技术的落地方面,长沙通过打造一批应用场景、积极布局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等举措,力争抢占先机。
位于“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的长沙经开区,连续3年发布14大类场景化榜单,累计培育了14个揭榜项目,促进5G、AI、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园区快速落地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园区成为创新合伙人,在政府制定的模块示范场景榜单中寻找自己的需求。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赖坤明说,工业互联网是全球产业竞争布局的重点,目前园区建成模块化、标准化的优秀场景100余个,带动中小企业看样学样,走出一条工业互联网驱动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标签:
◇近3年来,长沙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78项,包括第三代杂交稻、全球最
红网时刻新闻8月28日讯(记者王诗颖通讯员荷洁)近日,“才聚芙蓉,广
预计今天(28日)受中低层切变、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湖南南部部分地区
京华号。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何青通讯员胡清长沙报道“偏差是多少?”走进
8月24日,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国内部分城市发生抢盐潮。湖南产